退休教师十余年收集两万首红歌 称红歌给人力量
更新日期:2012-11-01 11:23:01 1294人参与了访问
<p align="center"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<img alt="" src="http://www.chinanews.com/cr/2012/1031/2695199315.jpg" />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十八大即将召开,这几天,家住桥西区西里小区的刘维志更加忙碌起来,找</span><span style="border-bottom:#ff6600 2px dotted;" name="HL_TAG"><a style="color:#ff6600;font-size:14px;" href="http://www.chinadaily.com.cn/hqgj/jryw/2012-10-31/content_7392931.html#" target="_blank"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红歌</span></a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、编目录、印歌片、唱红歌……这位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人,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歌颂党的丰功伟绩,赞美新中国的幸福生活。如今,他已收集了两万多首红歌,并按字数、类型、演唱者等编辑成册。不仅如此,他还将这些红歌在社区、在公园传唱……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退休老人刘维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情</span></p>
<p> 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KaiTi_GB2312;">文/图 社区记者 杜慧 实习生 马旸</span></span></p>
<p> 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</span><strong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退休后爱上收集红歌</span></strong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昨日上午,西里小区富华园一套三室两厅的单元房内,刘维志一边听EVD里播放的歌曲《长江之歌》,一边在电脑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记者看到,在他的电脑桌前,摆放着四五本厚厚的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的都是红歌目录。目录是按照歌名首字的笔画进行排序,并依次标注着节奏、曲调、演唱者、相关说明以及词曲所在歌本的页数,通过这些红歌目录,演唱者可以随时从自制的歌本中找到歌片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“每隔几天,你就会发现一首不错的红歌,如果再按字数编排到目录本上,本上时常会被改得乱七八糟。这就不如电脑方便了,电脑可以随时更改目录,于是,我就把这些目录重新规整,在电脑上建文档,编辑成册。”刘维志一边用“二指禅”在电脑上敲着字,一边得意地介绍说,如今,他已经编排到四个字的红歌歌名了,“你瞧,光四个字的红歌就有四五千首了,没有目录,从我收集的二万多首歌中找歌片,就太不容易了!”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痴迷红歌收集的刘维志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,上班期间他就喜欢唱歌。1998年退休后,他开始收集红歌。最初,他都是从地摊上淘歌本或订阅一些歌曲杂志。慢慢地,歌本越来越多,他就有了编辑红歌目录,印制歌片、传唱红歌的想法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于是,他每日的工作重点就是找红歌、编目录、印歌片、唱红歌……忙得不亦乐乎!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</span><strong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真切感受到生活的巨变</span></strong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“我们这一代人都挨过饿,吃过糟糠腌菜,经历过‘粮票年代’,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……如今,我们退休了,没啥能做的,就是集红歌、唱红歌,用歌声来表达对祖国、对党的感激之情!”刘维志向记者讲述着他的成长史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他出生于1937年,那一年,恰巧抗日战争爆发,他见过日本人,经历过解放战争,还亲身经历3年自然灾害时,人民缺衣少粮的窘迫。当年,要不是他读过书,被分配到云南邮电学校任教,一直从事教学工作,他经历的苦难可能会更多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“那个年代,我从上海到昆明任教,没有直达火车,要先坐火车到贵阳,然后倒汽车到云南,再坐小火车到昆明,这段二千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三天三夜!”刘维志说,前几年,他和妻子到云南故地重游时,从石家庄到昆明坐火车也仅用一天多时间,要是坐飞机,就更快了,不过三个多小时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“当年,老辈们常说,要是能实现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时代,就是幸福的,可如今,这些都实现了,而且都普及到人人都用手机,家家都有汽车的年代!”刘维志说,他这个经历过苦日子的穷孩子,如今住着大房子,每月还有退休金,儿女围绕膝下,他享受着天伦之乐,感觉这辈子很知足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</span><strong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参加合唱团传唱红歌</span></strong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记者看到,在他卧室的书橱中,摆满了各式各样与歌曲有关的书籍或杂志。此外,他收集的二万多首红歌歌片,也都分门别类地装在收藏夹内,既有经典的革命老歌《东方红》、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,也有脍炙人口的影视歌曲《英雄赞歌》、《真心真情》,既有歌颂民族团结的友谊之歌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》、《牧羊姑娘》,也有国外流行金曲《喀秋莎》、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……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刘维志说,收集红歌只是一种形式,更多的还是传唱红歌,因为红歌会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。这些年,他的主要传唱地是附近公园和社区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距离西里小区不远,有一个西清公园。在那里,有一个群众组织,名叫“西清公园合唱团”。这个合唱团以退休人员为主,成立十余年来,除了大年初一,每天不论刮风下雨,他们都会出现在公园里,还时常被邀请到各地参加演出。</span></p>
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这两年,刘维志还在社区组建了社区合唱团,为大家印歌片、唱红歌……还收集毛主席照片,并自制了一本《毛主席纪念画册》。“这辈子,我都忘不了党的恩情!”刘维志翻看着照片动情地说。</span></p>
责任编辑:管理员